首页 常识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每天学一个成语-自以为是)

成语:自以为是

拼音:zì yǐ wéi shì

成语用法:

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释义:

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形容一个人极度自信,听不进任何的建议,总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

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成语典故:

先秦时期,有一天孟子在和他的学生闲聊孔子周游列国时,碰到的三种人:狂放之人,猬介之士和好好先生。

孟子其实对这三种人都是有些不屑地,特别是对那好好先生,孟子的态度可以说是极度的厌恶。

他的学生不理解,就请孟子细说,孟子认为所谓的好好先生,就是“众皆悦之,自以为是。”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无害的并且喜欢他,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但实际上,这种无害是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底线的,真正的道德之士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毫无原则的无害。因为他的不坚持和无底线,很容易就把道德沦丧到了权力之下。

之后人们因为这个而把自以为是加上了一层贬义的意思,从单纯的自我认知变成了固执己见,听不进建议,这似乎也有孟子主观上厌恶的原因吧。


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