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有一种快乐,转瞬即逝。

那就是过年时你收到的压岁钱。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压岁钱还没在你的手中被焐热,便被大人们以“先替你保管着”的名义收走了。

可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

过年时,我们为啥要收压岁钱?


压岁钱与压祟钱


有一种说法,说过年期间给孩子们压岁钱,其实是为了压“祟”,以求平安。

祟,就是害人的鬼怪的意思,看看这些词语:

“鬼鬼祟祟”、“从中作祟”、“邪魔外祟”……

凡是带有“祟”字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在民间故事中,每到大年三十晚上,这个“祟”就出来祸害人。

而且,这玩意还会挑软柿子捏,它特别喜欢欺负那些没有还手之力的小孩。

传言,“祟”会找那些熟睡中的孩子,来上一记“摸头杀”,那被摸的孩子便会立刻发烧生病。

更狠的是,他这“摸头杀”还有后遗症:

孩子即使退烧了,也会变成个痴呆疯癫的傻子。

又是一年除夕夜。

嘉兴有一对管氏夫妇,老年得子,疼爱万分。

为防“祟”祸害到自己家的孩子,他们想出了一个招。

他们用红纸包住了八枚铜钱,放在了孩子的枕头底下。

到了深夜,“祟”果然出现了。

就在它刚要给孩子来上一记“摸头杀”时,从枕头底下射出了八道金光,把“祟”吓得扭头就跑。

孩子自然安然无恙。

有人说,那八道金光乃是八仙所化,因此能趋吉避凶,吓退邪祟。

这件事情传开以后,人们纷纷效仿,过年的时候用红纸包钱给孩子压祟。

这个钱,就叫做“压祟钱”,后来逐渐被传成了“压岁钱”。


都48岁了,还收压岁钱?


“祟”的故事太过玄幻,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相信:红包起源于唐玄宗李隆基赐给杨玉环的“洗儿钱”。

杨玉环,大家都知道,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媳妇。

杨玉环当上贵妃之后,一直有个愿望。

他想给李隆基生个儿子。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没能如愿。

但她实在太想听到有人喊她一声“妈妈”了。

于是,她就认养了一个孩子。

杨玉环的这个养子,叫安禄山。

公元751年,正月初三,是安禄山生日后的第三天。

过去人们有个习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给婴儿沐浴,然后召集亲朋好友,有钱的给点零花钱,没钱的送两句祝福,这个习俗叫做“三朝洗儿”,又叫“洗三”。

杨贵妃为了弥补自己没有亲生骨肉的遗憾,决定要为安禄山这个养子“洗三”。

她找来锦绣绸缎,做了个大襁褓,给安禄山包了起来,权当是有过体验了。

如此重要的仪式,孩子“他爹”怎能不来?

李隆基来了以后,看着温情脉脉的母子两人,龙颜大悦,便赏赐了一大堆金银财物给杨贵妃,美其名曰“金银洗儿钱”。

当然,作为李隆基白捡的儿子,安禄山也得到了一大笔重赏。

这一年,李隆基66岁,杨贵妃32岁,而被包裹在那锦绣襁褓中的安禄山,48岁。

4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妈妈的好大儿”安禄山,竟然成了大唐头号乱臣贼子。

自此,唐朝由盛转衰,而杨玉环,也因为这场动乱,被逼自尽。


你收了个“假的”压岁钱


尽管杨玉环“洗儿钱”一事的确被记在《资治通鉴》与《安禄山事迹》中,但依然不是压岁钱的起源。

因为,压岁钱的雏形,最晚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

真要说个起源,那要从“孔方兄”说起。

在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的铜钱中间的那个小孔都是圆形的,穿起来打磨的时候总是乱滚,很不方便。

于是,人们把铜钱的圆孔改成了方孔,这样用方木棍穿起来,就不会乱滚了,便于修锉打磨。

可老百姓们才不管这些,他们只相信,铜钱“天圆地方”,有着无上的威力。

后来,人们根据铜钱的样式,开发出了一种“假币”。

它们跟真的铜钱很像,只不过图案是龙凤、龟蛇、宝剑或者一些趋吉避凶的文字,在汉朝时期非常流行。

除了佩戴在孩子身上用于辟邪,它们还被用于巫师界的”斗法“,大概相当于邓布利多的老魔杖。

这种“假币”,被称为厌胜钱或者压胜钱,是没法当成真钱去花的。

所以在当时,真的“压岁钱”,是假钱。

真钱,是假的“压岁钱”。

到了唐朝,宫廷里开始出现了春节撒币的习俗。

每到春节,宫中的人们要互相朝拜,高位者会赏赐钱财给低位者。

唐玄宗赏赐给杨贵妃的那个洗儿钱,算是一个特别的例子。

宋朝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前朝的宫廷文化也传入了寻常百姓家。

于是,人们开始集体“撒币”,还一年撒两次。

在过年和冬至这两天,大人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对应数量的铜钱,例如孩子十岁,那就给十个铜币,这个钱就叫“随年钱”。

而那些王公贵族们,则将铜币换成了金币,而且数量也增长到了120枚,寓意孩子以后活到一百二十岁。

至于“压岁钱”这个名字的出现,已经是明清时期的事了。

每到过年,大人们用红绳把铜钱穿成龙形的一串,送给孩子。

建国后,铜钱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开始用起了纸币。

在微信红包被发明出来以后,“压岁钱”的概念也越来越弱化了。

管他过不过年呢,反正只要有个理由,我们总想要个红包。

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