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如焚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心解”防住心病)
心急如焚
释义:形容遇事容易着急,脾气火暴。
划重点:心脏与大脑血脉相连,二者存在双向关联。性子急的人,情绪波动大,会导致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性增强。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心率会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体内小血管也会随之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大,诱发动脉血压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的状态如果频繁出现,容易进展为高血压,高血压又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针对欧洲和亚洲44项研究展开的荟萃分析显示,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突然着急或生气,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2%,颅内出血风险增加105%。一项针对近5万人的瑞典队列研究发现,经常大怒的人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23%。
应对法:一些习惯有助克制坏情绪上头:1.着急上火时,先做做深呼吸,试着平静下来,慢慢宣泄内心的不满;2.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万事不要急”“做事三思而后行”“稳住”;3.可以培养种花、钓鱼、写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磨炼耐心,陶冶性情。
心力交瘁
释义:形容精神和体力都极度疲劳。
划重点:生活节奏快,许多人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身心过度劳累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统计显示,“过劳死”集中在30~50岁人群,而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过劳死”的主要元凶之一。过劳会让身心负荷过重,就像一根10厘米长的皮筋,把它抻到20厘米,即使拉伸100次也可能不会断,但抻到40厘米,一次就可能断掉。长期过劳,心脏和血管都会受损,容易诱发冠心病等。另外,疲惫状态下,机体免疫力也会变差,有特殊感染发生时,可能会诱发心肌炎。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长期过度劳累可能加重病情,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梗、急性心衰,甚至心脏骤停、猝死。
应对法: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根据优先级和排期等方式调整节奏,尽可能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同时,要警惕过劳的预警信号:非正常脱发、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晕耳鸣、睡眠障碍、心动过速、胸闷、呼吸急促等。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预防急性心脏病的发生。
怦然心动
释义:受到影响或刺激,心里产生某种念头或触动了某种情感。
划重点:突然遭受某些刺激时,比如高强度运动、用蛮力、温差变化,心脏状态会发生剧烈波动。美国耶鲁大学调查了90个大动脉破裂患者,发现24%的人在发病前1小时做过重体力活动,比如举重、做俯卧撑、过度激烈的性生活、铲雪等。当人从静止状态突然用力或进入温差较大的环境时,胸内压和腹内压会相应增加,可能让血压立即升高,心脏负荷随之剧增。
应对法:心脏不好、年龄较大的人做任何事一定要“慢”,避免突然发力或进入温差较大的环境;日常背或提重物、做运动等要提前活动下身体,行动过程中别憋劲;秋冬季节出门要采取保暖措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速效心丸等急救药,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时,及时含服药物,如症状不缓解,尽快拨打120,以免发生危险。值得提醒的是,中老年人便秘发生率较高,排便用力过猛容易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辅助等方法通便。
心烦意乱
释义:形容难以控制的焦虑不安、胡思乱想,精神总处于紧张或应激状态。
划重点: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会对各种事件的应激更加敏感,容易引起体内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释放,从而破坏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状态。同时,会导致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诱发心衰。焦虑、紧张情绪长期积累,还可能导致抑郁等心理疾病。研究显示,抑郁患者的某些细胞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浓度会升高,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美国威克福雷斯特大学研究发现,严重抑郁者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倍。
应对法: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经常规律运动,不仅能宣泄情绪,还能帮助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多结交朋友,拓展社交圈,有人倾诉、有人陪伴能缓解抑郁、焦虑情绪;闲暇时可以梳理和放空心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几分钟冥想、写写日记。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更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变化,如果实在无法宣泄不良情绪,可以到医院心理科寻求帮助。
心宽体胖
释义:形容生活不自律,暴饮暴食、懒惰不动,导致超重肥胖。
划重点: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量的不断增加,但运动量则趋于减少。身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导致越来越多人体重超标。
体内沉积过多脂肪,容易让高血压、冠心病高发,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肌和心室变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衰几率大增。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免疫系统发生有害激活,增加心脏疾病风险。另外,肥胖人群往往合并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甚至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引起血小板聚集,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触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
应对法:预防超重肥胖,要做到吃动平衡。日常饮食注意控制热量,建议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少吃过甜过油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每周2~3次肌肉力量锻炼。肥胖、糖尿病及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进行3次抗阻训练,有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老年人和身体较弱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随心所欲
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
划重点:临床研究发现,肆无忌惮地任性吸烟、饮酒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脏病、脑卒中年轻化的推手。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动脉斑块,导致血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研究显示,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二手烟可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25%~30%,脑卒中风险增加20%~30%。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降低心脏泵血能力,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脑卒中。
应对法: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一步,任何年龄的人都能从戒烟中获益,无论何时开始戒烟都不算晚。如果无法靠自我意志力戒烟,可考虑到戒烟门诊,通过药物等手段戒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原则上不提倡饮酒,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不要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另外,心脏病患者在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应避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