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是怎么灭亡的
祸起荆轲刺秦王
一说到秦王赵政肯定离不开荆轲刺秦了,秦王赵政不是一般的人,要刺杀这么一位国君,准备工作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太子丹怎么可能立即组织起这场震惊世人的刺杀呢?
燕国太子丹从小在赵国做人质,秦王赵政生于赵国,小时候和他还是玩伴。赵政即位以后,太子丹就到秦国做人质了。由于秦王赵政没有善待他,公元前232年,太子丹从秦国人质的岗位上逃回燕国
太子丹逃回燕国第三年(前230),韩国灭亡。秦军灭韩后,接着兴兵攻赵,赵国危在旦夕,恰在此时,秦将樊於期因为得罪秦王赵政,逃到燕国,投奔好友太子丹,太子丹接纳了他。秦、燕关系因此更加紧张。
太子丹的老师鞠武知道这件事后,力主将樊於期送到匈奴,以免秦国以此为借口进攻燕国。(太子丹老师是个明白的人)
太子丹没有接受老师的意见,鞠武武看见太子丹不愿接受自己的意见,便向其推荐了田光、说:先生,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与他商量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刑轲。
荆轲是谁呢?
荆轲原本是齐国人,后来移居卫国,卫国人叫他卫卿,到燕国后,燕人叫他荆卿
荆轲自幼“好读书击剑”,既“好读书”,当然是士人,又好“击剑”,因此又是剑客。
荆轲“好读书”而未有著述,爱剑术而剑术不精,喜交往而结交面广,愿面求仕无门。这好像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啊,田光为什么推荐他呢?
田光在太子丹走后立即拜访荆轲。见到荆轲后,太子丹告诉我,燕、秦二国势不两立,希望你能关注事。我已经力不从心了,就把你推荐给太子了,希望你赶快到宫中见太丹荆轲答应了。田光又说:太子在我临走之时说,今天谈的都是国家大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这是太子对我不放心。一个人办事如果让人怀疑,就不算有节义的人。你见到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说完,田光就自杀了,
田光自杀了后,就答应刺秦任务,观那么为什么荆轲最终接受了这个危险的刺杀任务呢?
荆轲之所以答应刺秦,缘于荆轲的两个情结:一是从政情结,二是侠义
为什么荆轲答应太子丹之后迟迟不动身?
因为荆轲在思索接近秦王的方式。
荆轲说:我去秦国,如果没有可以打动秦王的东西,就不能见到秦王,也就无法完成使命。现在能够打动秦王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是樊於期的人头,二是督兀地图(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元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史记,刺客列传》
樊於期是秦王赵政最痛恨的叛将,之后太子丹把樊於期杀了,有了这两样东西,秦王赵政一定会接见荆轲。荆轲的要求说明荆轲对秦王的计划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但是,荆轲还是要等朋友,
荆轲要等的这个朋友是谁?《史记·刺客列传》中没有交代,但是,据推测可知,此人应当是荆轲十分信任而且武功高强的一位杀手。因为此人没有到来,所以荆轲只好用太子丹聘请的秦舞阳代替他
最后,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登车而去,奔赴秦廷,他自己要等的朋友没有如期到来,随同他去的却是他并不了解的秦舞阳。荆轲在秦廷刺杀赵政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舞阳临阵怯懦。
太子在易水边上为荆轲送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亲自击筑,荆轲动情地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在秦廷刺杀赵政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舞阳临阵怯懦。总之,荆轲刺杀秦王的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荆轲刺秦王一事彻底激怒了秦王赵政,他命令王着攻声年(前227),秦军击败燕军主力;二十一年(前226).攻占燕国感京),燕王喜、太子丹逃往辽东地区。
灭掉燕国。荆轲刺秦惹恼了秦王赵政,但是,荆轲不刺秦,秦国就不会灭燕了吗?其实,即使没有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秦王赵政也要灭燕,这是既定方针。对于燕国来说,它的灭亡也不是太子丹造成的,荆轲刺秦充其量只是秦国发兵灭燕的一个导火索。燕王喜杀了太子丹之后,赵政不是照样要灭掉燕国吗?那么,真正导致燕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燕王哙玩儿禅让:玩儿砸了
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其实力比较弱小,所以在很长的时期里默默无闻,没有参与逐鹿中原的争斗,对别国也没有大的威胁。因此有人认为,导致燕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荆轲刺秦,这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
真正导致燕国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认为至少有三点:一是禅让乱国;二是灭齐自削;三是疲赵自弱。在战国史上,燕国也出现了一例国君放弃强权的案例,而且,比赵武灵王更荒唐。
这位燕国国君叫燕哙。
燕王哙执政期间,燕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燕王哙即位以后,子之做燕国的国相。子之是一个非常有政治野心的人,他想让燕王重用他,于是采取了两种办法。
一是利用齐宣王的重臣苏代。苏代为齐使出使燕国,
二是利用亲信游说燕王。子之有一位亲信叫鹿毛寿,他受子之嘱托,
燕王哙三年(前318),燕王哙听了苏代、鹿毛寿的花言巧语,把国家禅让给相国子之。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百官恐惧。
密谋,准备攻打子之。齐国大臣对齐湣王说:燕国现在发生内乱,我们趁此机会出兵燕国,肯能把燕国打垮。齐潘王于是派人对燕太子平说:
我们齐国支持你。太子平本来就想夺回权力,听了齐国使者的话,率领将军市被包围王宫,攻打子之,但没有攻下来,将军市被和百官又反过来攻打太子平。
结果,将军市被战死,燕国国内出现了几个月的内乱,死了好几万人。民心恐惧,百官离心
齐潜王借机派出齐军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既不迎战,也不关城门、齐兵很顺利地攻入燕都,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齐人取子之,磕之,遂杀燕王哙只用了“五旬”时间就占领了整个燕国。
燕国被齐国占领达两年之久。于是、公元前312年,撤出占领了两年的燕国。燕国人共立太子平为王,他就是燕昭王。
燕齐相争,秦国得利
燕昭王是在齐国占领军撤走之后即位的,他痛感燕国被齐灭国的耻辱,决心召纳天下贤才,复国报仇。
燕昭王招贤一事迅速传遍天下,有一个人获悉此事,便风尘仆仆地从魏国来到了燕国。这个人是谁呢?乐毅!乐毅酷爱军事,
刚好,魏昭王派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乐?让,后来向燕昭王表示愿意做臣下,燕昭王立即任命他为亚卿。尽意得到了像乐毅这样的优秀人才,但是,以燕国一国之力要想打败齐国不易。
齐国一国独吞宋国,引发了韩、赵、魏、楚、秦等国的不安和不满。多国频繁出访,寻机政齐。秦国丞相魏冉想通过伐齐,得到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陶色作为封地,力主伐齐,遂使素昭襄王参加伐齐之战。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手伐齐。燕昭王动员全国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大印交乐毅。乐毅统一指挥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济水一仗,五国联军大败齐军。各路诸侯军队都停止了攻击,
乐毅在齐国坚持了五年,攻占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全部设为燕国县,只有营和即墨(今山东平度)未被攻占(乐毅留狗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齐国就这样被燕国攻打了五年,但是,五年之后齐军又把燕军悉数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攻齐、灭齐固然实现了燕昭王复仇的愿望,齐国经此五年亡国,一蹶不振,从一流强国的位置上滑落到谷底。齐国的衰落使其对燕国的威胁大大减小了。谁是齐国衰落的受益者呢?燕国毫无疑问。但是,还有另一个重大受益者——秦国。所以,灭齐对燕国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削弱!这便是燕国灭亡的第二大原因:灭齐自削。
鼠目寸光疲赵自弱
燕国灭亡的第三大原因是“疲赵自弱”。
所谓“疲赵”,就是不让赵国在与秦军大战后进行休整。燕国不仅利用五国攻齐之机占领齐国长达五年,而且,在邯郸之战奏军失败后,又打起了赵国的主意。
我们在“赵国之亡”中已经讲过,公元前251年,燕王喜趁赵国长平之战损兵四十五万主力的机会,派出大军攻赵,企图在赵国再大捞一把,
结果被赵国大将廉颇、乐乘打得大败。主战的相国栗腹被杀,赵军一直追杀到燕都。接下来赵军又在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9年两年两次围攻燕国都城,打得燕国喘不过气来。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最需要的是休整,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应对燕国的人侵。燕国的趁火打劫使赵国疲惫不堪。
所以,燕国“灭齐”“疲赵”,都说明其毫无战略眼光。当齐国衰落之时,当赵国疲惫之日,也就是燕国的亡国之日了。燕王喜根本看不到这些,甚至于在丢失国都逃往辽东之后,还幻想用亲生儿子太子丹的性命来换取燕国的维系,结果杀了儿子,燕国还是被秦国所灭。( 燕王喜杀自己儿子保全自己,燕王喜成为历史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