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化玉帛的典故(究竟隐藏了怎么样的历史故事)
往往来说,两个国家或两个人能够放下恩怨和好如初,我们都喜欢用“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成语来形容。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历史知识:
话说还是在中国传统的所谓神话时代,有这么一个叫夏的部落,当时的首领叫做鲧(gun阴,三声),人称“夏鲧”、经常看神话故事的人大概都了解他,这个人就是“大禹治水”中大禹的父亲。
这个老头子有个特点,做人比较轴,也比较霸道,虽然被舜帝委以重任,但是往往做事还是比较欠妥的。
本来,夏这个部落和周边各个邻居都相安无事,突然有一天,也不知道这个老头子犯了什么病,突然在自己的城市四周建了三仞高的城墙(一仞等于八尺),这要是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了。但是人家鲧老头就这么干了。
这么一来,夏部落周围的小部落都开始乱想了,琢磨着这老家伙平时好好的,怎么突然建了这么高的城墙啊,他想干什么?是不是为了准备吞并我们然后怕我们偷袭而做的准备?一时间,人心惶惶。周边几个本来对夏部落有所敬佩的小部落开始纷纷组团疏远夏鲧,并开始准备兵器准备反击。
可是这个老头一点也感觉不到事情不对。没多久,舜帝让鲧负责去治水,结果这老头子又开始蛮干,洪水到哪里,他就堵到哪里,结果洪水没有治理好,反而更加严重了。
于是为了平民愤,舜帝就干脆让鲧自裁以谢天下,让鲧的儿子禹来继承他老爹的首领位置。
禹这个人和他爸刚好相反,外柔内刚,而且非常聪明。一上台,就把他老爸建好的城墙给拆了。还当着全部落的面,把兵器都毁掉,把家产都分给了众人。而且还以仁孝教化众人。最后,还把洪水给治理好了。
这一下,夏周边的部落都开始慢慢重新归附,等到禹在涂山开部落大会的时候,就有上万个首领来进献玉帛!
这个事件出自《淮南子·原道训》,从此化干戈为玉帛就这么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