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孰的意思是什么呢(「孰shú」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提要:1·用于问人,译为“谁;

2·用于问事物,译为“什么”;

3·用于比较,译为“哪个”;

4·同“何”,译为“怎么,哪有”。

复音虚词:孰若,孰与 (固定结构)。

附 形容词:同“熟”,仔细。

(一)疑问代词

1·用于问人,译为“谁”。例如:

(1)知赋敛之毒有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能想到横征暴敛的危害比这毒蛇还要厉害呢!

(2)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能没有疑或?

(3)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能做到这样呢!

(4)平公问叔向曰:“群臣孰贤?”(《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晋平公问叔向说:“群臣中贤能?”

(5)丈人(老年男子)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夫子?”(《论语·微子》)——老年人说:“四肢不勤劳,五谷分不清,认识你的老师?”(五谷:黍、稷、菽、麦、稻。分别指黄米,谷子、豆类、麦子、水稻。)

2·用于问事物,译为“什么”。例如:

(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行,列)舞于庭,可忍(狠心)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居然用八佾舞列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可以狠心去做,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狠心去做呢?”(八佾:古时乐舞的行列。八人一行,叫一佾,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按周礼的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作为大夫,只能用四佾。是可忍,孰不可忍;现指这样的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表示决不能容忍。)

用于比较,译为“哪个”。例如:

(1)我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同徐公哪个漂亮?

(2)礼与食重?(《孟子·告子下》)——礼和饮食哪个重要?

(3)子为子贡曰:女与回也,愈?(《论语·公冶长》)——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强一些?”(女,通“汝”,你。愈:胜过,强。)

4·相当于疑问代词“何,译为“怎么,哪有”。例如:

(1)方圜(yuán)之能周(合)兮?夫异道(不同道)而相安?(《离骚》)——方和圆怎么能相合啊?不同道的人怎么能安然相处?(圜,通“圆”。孰,同“何”)

(二)复音虚词

1·孰若:何如。两者选择,肯定后一种,译为“不如”“谁(哪里)比得上”

例如: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与其杀是童,孰若买之。(《童区记传》)——与其杀了这个孩子,不如卖了他。

2·孰与:连词,

1)表示比较选择,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译为“与(跟、和、同)·······相比,谁(哪一个)······”例如: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

(2)孰与君少长(zhǎng)?(《鸿门宴》)——(你)项伯大?(“孰与君少长”就是“与君孰少孰大”。少长,偏义复词,义在“长”)

(3)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史记·曹相国世家》)——陛下看我的才能萧何相比

2)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译为“倒不如”“哪里比得上”。例如:

(1)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后出师表》)——与其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他们。

(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掌管)天命(自然规律)而用之?(《荀子·天伦》)——顺从天而称赞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二)作形容词,同“熟”:仔细。例如:

(1)明日徐公来,之。(《邹忌忌讽齐王纳谏》)——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

(2)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希望大王与众大臣仔细商量这件事。(唯;用在句首,表希望语气)

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