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育和选用适宜的品种
品种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因素,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抗盐碱性佳、理化指标优良、适应性广泛的水稻品种。
应注重品种更新换代,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型杂交水稻或常规组合品种,提高单株生物量、千粒重、籽粒充实度等指标。
应注意品种间轮作或混播,避免单一品种长期连作造成土壤退化或病虫害发生。
2.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施肥方案
a.水肥和灌溉技术
水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土壤特性、品种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方案。
水分管理应注意保持田间适宜的水位,避免过干或过湿,及时排除积水或补灌缺水。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苗期:从移栽到封行前为苗期,此时需要保持较高的田间含水量,以利于秧苗生根萌发。一般在移栽后3~4天开始灌水至不过秧心,并保持7~10天左右。然后逐渐降低田间含水量,以促进秧苗分蘖和根系发达。
分蘖期:从封行到拔节前为分蘖期,此时需要控制田间含水量,以利于提高有效分蘖率和抑制无效分蘖。一般在封行后开始逐渐减少灌溉次数和量,并在拔节前进行一次干旱处理(称为“断垄”),使田面出现裂缝,并保持5~7天左右。这样可以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和提高籽粒充实度。
拔节期:从拔节到孕穗前为拔节期,此时需要增加田间含水量,以利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幼穗形成。一般在拔节后开始恢复正常灌溉,并在孕穗前进行一次深灌(称为“催花”),使田面有1~2厘米的积水,并保持10~15天左右。这样可以促进幼穗发育和颖花分化。
孕穗期:从孕穗到抽穗前为孕穗期,此时需要维持适宜的田间含水量,以利于植株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转运。一般在孕穗后开始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量,并在抽穗前进行一次干旱处理(称为“控花”),使田面出现微裂缝,并保持5~7天左右。这样可以促进颖花开放和授粉结实。
抽穗期:从抽穗到灌浆中后期为抽穗期,此时需要恢复正常的田间含水量,以利于植株吸收养分和提高籽粒重量。一般在抽穗后开始恢复正常灌溉,并在灌浆中后期进行一次深灌。
b.种子处理技术
对种子进行杀菌灭毒、分类摆放、温水浸泡、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能力。
c.早发足穗技术
在高纬度地区采用早播早移栽的方法,增加光照时间和温度,促进幼穗分化和颖花发育,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d.科学育苗技术
按照适宜的密度和深度播种,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及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止秧苗过旺或过弱。
e.合理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类型、品种特性、生长期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量、时期和方法,平衡氮磷钾三元素的比例,避免过量或不足。
f.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
结合田间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及时监测预报病虫情况,对症下药,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