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知识与管理(物流理论学习 物流基础-仓储保管)
仓储保管的有关概念
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储存、出库的活动。
储存是指贮藏、保护、管理物品。
保管是指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物资储备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对备用物资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和保管的活动。
库存是指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备用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
仓储的意义
仓储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创造“时间效用”。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它与运输形成了物流过程的两大支柱,是物流的中心环节。实行物品的合理储存,提高保管质量,对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发挥物流系统整体功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仓库的地位
仓库是指具有库房、货场及其它储存设施,对货物进行集中、整理、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传统意义上的仓库是指在物流系统中主要承担保管功能的场所,是物流网络的节点。从现代物流观点来看,大型、多功能的仓库往往作为区域分拨的基地,是区域内物流运作的中心。
仓库管理的基本制度及仓储作业流程
仓库管理的基本制度涵盖四大方面,分别是1、安全防范制度;2、入库验收制度;3、在库检查制度;4、货物出库制度。其中货物出库要遵循以下原则:先进先出,包装不完好者先出,近期失效者先出,已损坏者不出。
仓储作业流程是指以保管活动为中心,从仓库接收商品入库开始,到按照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地发送出去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商品入库、储存保管和出库三个环节。
仓储合理化
不合理仓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储存时间过长;储存的数量过大;储存数量过低;储存条件不足或过剩;储存结构失衡。
仓储合理化的实施要点可以概括如下:1、对储存物和设施进行ABC分析与管理;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库存;3、加速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4、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可以通过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双仓法”储存以及计算机存取系统保证实现“先进先出”。5、提高存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7、采用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8、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9、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储运一体化方式。
库存的分类及库存控制
按照企业库存管理的目的不同,库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经常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促销库存、投机性库存、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其中促销库存、投机性库存、沉淀库存不是库存管理研究的主体内容。
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ABC分类法是将库存物品按照设定的分类标准和要求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A类物品的品种数占到所有物品的10-20%,其价值占到所有物品的60-80%;B类物品的品种数占到所有物品的15-30%,其价值占到所有物品的15-30%;C类物品的品种数占到所有物品的60-80%,其价值占到所有物品的10-20%。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
库存控制方法的类型与适用场合:库存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订货制和定期订货制两种。前者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库存数量(订货点)时,立即按照一定的订货批量进行订货的一种方式。后者是指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进行订货的一种方式。定量订货方式要求对每个品种单独进行订货作业,这样会增加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适用于品种数目少但占用资金大的A类库存;定期订货法则相反,适用于C类和B类库存。